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办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首页>活动>正文

中国文化报:临沂“百部小戏工程”破解“老演老戏”难题

来源::中国文化报发布时间:2019-04-15

 

  3月29日,山东省临沂市戏曲进校园启动仪式在当地朴园小学举行。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的演员与学校的孩子们同台演出柳琴戏经典唱段,收获了全校师生的阵阵热烈掌声。当日起,临沂市的多家文艺团体组成志愿小分队,深入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拉近青少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

  临沂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全市有行政村约4000个,中小学校超过1600所。在山东推动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和戏曲进校园的大背景下,临沂各级文艺单位所承担的演出任务量非常大。同时,由于很多县(区)缺乏创作资金保障,综合因素导致戏曲进乡村、进校园常出现“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情况。

  为创新推出更多的舞台艺术精品,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欣赏需求,临沂于2015年启动了“百部小戏工程”,旨在破解全市艺术创作与文化惠民工作中的内容更新瓶颈。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薛岩介绍,局里通过调研发现,截至2015年,临沂市以戏曲为主要演出形式的团体不到全部演出团体数量的1/10,且普遍存在编创力量薄弱、演员年龄老化等问题,演出剧目多为传统戏。

  “百部小戏工程”提出,临沂将利用5年时间,每年在全市创作编排20部优秀小型戏剧作品,到2020年总数达到100部。薛岩说,小戏的特点是创作门槛低,内容贴近生活,演出形式灵活,便于组织到乡村、学校、企业等演出。

  具体操作过程中,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要求各县区严格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又要切实组织创作人员深入生活,进行创作采风,真正做到“写身边人、讲身边事”,保证作品能够引发群众共鸣,受到欢迎。

  以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的小戏《月儿圆圆》为例。该剧是一部以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环保问题为题材的现代戏。临沂市的创作团队着力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充分调动戏曲的审美手段,使该剧充满诗情画意,洋溢着生活的情趣。

  据了解,为保证“百部小戏工程”的创作质量,临沂市相关部门明确要求每个县(区)全力创作推出一部小戏,避免出现贪多嚼不烂的情况。同时,严格按照“一季度论证选题、二季度采风创作、三季度二度创作、四季度排练演出、年底参加展演”的步骤,当地通过召开题材论证会、创作培训会、剧本研讨会、表演培训班等方式,对各县(区)的作品分阶段进行集中指导。

  作为小戏创作的重要环节,临沂市还每年举办全市原创小型戏剧评比展演活动,按照每个县(区)一部作品的要求,用两天时间集中展示当年的原创小戏,并坚持公正评比,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将小戏创作工作纳入县(区)文化工作千分制考核体系,加大赋分比例,充分调动县(区)组织小戏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百部小戏工程”的实施给临沂市繁荣文艺创作、助力乡村振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自2015年启动实施以来,临沂市已成功举办4届全市原创小型戏剧评比展演活动,评选推出80部优秀小戏作品,编印4部优秀作品集,先后给基层文艺团体印刷下发作品集4000余册。

  近两年,临沂市“百部小戏工程”再结硕果,一批优秀剧目登上国家级、省级展演舞台。柳琴戏《桃花缘》入选了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柳琴戏《吔,俺就是个农民》入选了2018年度山东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扶持项目,柳琴戏《夜宿蒙山下》参加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并获银奖……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曹首娟表示,今年当地将继续围绕巩固创作机制、把住创作导向、建强创作队伍、培育创作骨干等方面,稳步推动临沂戏曲创作事业繁荣发展。

  曹首娟透露,“百部小戏工程”今后将有三大着力点:一是健全完善创作机制,积极争取、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政策、资金,形成成熟有效的工作机制并在全市推广,促进各县(区)立足自身实际尽快完善创作机制;二是把住创作导向,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创作人员创作推出接地气、留得住、传得开的优秀作品,及时遏制题材大、内容空、难落地的选题,防止“小戏大作”等不良倾向;三是培养创作人才,继续举办戏曲创作人员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培养一批年龄结构优化、创作方向互补的人才队伍。

编辑: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