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办
客户端
微信
微博
首页>学习园地>传承弘扬>正文

清明话历史:致敬红嫂 传承沂蒙精神之魂

来源::新华社发布时间:2019-04-12

  原标题:清明话历史:致敬红嫂 传承沂蒙精神之魂 

  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大地上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送亲人上前线,用乳汁救护伤员,无私养育革命后代,她们用柔弱的肩膀顶起了革命的半边天——她们,就是沂蒙红嫂。

  重新踏上这片曾饱受战火的土地,追寻“红嫂”足迹,爱党爱军、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红嫂”精神在沂蒙山水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战争年代,冒着生命危险无私创办战时托儿所,养育革命后代……电视连续剧《沂蒙》中于宝珍的原型王换于被誉为“沂蒙母亲”,她的故事感动着几代人。

  “俺是俺婆婆领上爱党拥军路的”。王换于的儿媳张淑贞,也随之踏上了爱军拥军之路,一走就是一生。

  张淑贞:“(那些孩子)不都是国家的后代嘛,不是革命的后代嘛,他(们)爸和妈出去了(参加革命),我就说咱自己的孩子吃点粗(粮)的,那个(革命后代)吃得细点,把孩子养起来,别让什么了(别让孩子受苦),叫人家爸人家妈放着心呀,咱完成任务了不就好了嘛。”

  一袭布衣、满头银发,让人很难想象,镜头里端坐在沙发上的瘦小身躯,在70多年前是如何做出那些艰难抉择——为了照看革命后代,她们把自家刚出生的孩子放到一边吃糊糊汤,把奶水喂给年龄小、体质差的托儿所孩子。

  张淑贞于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活在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是沂蒙红嫂中党龄最长、年龄最大的一位。2018年12月20日凌晨6点,沂蒙红嫂张淑贞因病逝世,享年104岁。

  于爱梅:“俺娘是19号从医院里出的院,到家里差不多得快6点了吧,吃了点饭,她就到了这个房间里,把我叫过来,说你把那个盒拿来,我就把那个盒给她拿出来,在那个首饰盒里有三枚党徽,就把其中一枚一直攥在手里,同时还跟我说,我80年的党龄了,别给我挂(耽误)了,我得把我剩下的那些钱作为党费交上,是她这一生的积蓄18939.8元,我们按照她的意愿,就交给了组织部,作为党费交上了,到了第二天早上6点她走(离世)的,光看她手里好像握着拳头,手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我敞开一看,还是一枚党徽,一直攥在手里。”

  战火过去70多年,老“红嫂”芳踪渐远,新“红嫂”接过她们手中的接力棒,爱党爱军、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红嫂”精神,在沂蒙薪火相传。如今,张淑贞的女儿于爱梅也接过了母亲的衣钵,在新时期传承、展示着“红嫂精神”。

  于爱梅:“这些年来,我总感觉一离岗的时候,就是说也没有多少事儿了,但是也不能光拿着工资(不干活),好像等吃等喝的,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事儿,前几年就是因为母亲的这个(爱党拥军)影响,因为她对部队感情特深,所以当时我也走上了拥军拥属的道路,我也知道当年八路军,包括红嫂、老党员,他们在战争年代付出了很多,沂蒙精神这一块,党和人民那时候的关系是什么关系?(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他们相互都是爱党爱军、开拓奉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那种精神,所以这个沂蒙精神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地发扬光大。”

  已经退休的于爱梅担任起沂蒙红嫂纪念馆义务讲解员,多年来为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和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700多场。

  于爱梅说,今后,她还要继续扩大沂蒙精神的宣传面,让更多人能听到沂蒙红嫂的故事,让沂蒙红嫂精神代代相传。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沂蒙精神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红嫂是沂蒙特殊的印记,沂蒙红嫂精神向我们展示了无穷的群众力量。新时期,沂蒙红嫂精神依然焕发着不朽的荣光,激励沂蒙人民勠力向前,为沂蒙老区未来的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编辑:总编室赵伟